扼流圈 GNSS 監測站是一種高精度的位移監測設備,它融合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(GNSS)技術和扼流圈天線技術,能夠實現對監測點微小位移的實時捕捉和精準測量,在地質災害預警、工程安全監測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扼流圈天線是該監測站的核心部件,其獨特的結構設計能夠有效抑制多路徑效應。多路徑效應是指衛星信號在傳播過程中,除了直接到達接收機天線外,還會經過地面、建筑物等反射后到達天線,導致信號疊加,影響測量精度。扼流圈天線通過特定的金屬環結構,對反射信號產生衰減作用,減少其對直接信號的干擾,從而提高 GNSS 信號的接收質量和測量精度。搭配高精度 GNSS 接收機,該監測站能夠實現毫米級甚至亞毫米級的位移測量精度,滿足對微小位移監測的嚴苛要求。
在工作過程中,扼流圈 GNSS 監測站持續接收來自 GPS、北斗、GLONASS 等多系統衛星的信號,通過數據解算得到監測點的三維坐標(經度、緯度、高程)。數據處理單元對這些坐標數據進行實時分析,計算出監測點的位移量、位移速率等參數,并與預設的閾值進行比較。當位移量超過閾值時,系統會立即發出預警信號,提醒相關人員采取應對措施。監測數據通過無線通信模塊(如 4G、5G、北斗短報文)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,管理人員可通過監控平臺查看監測點的位移變化曲線、歷史數據等,全面掌握監測對象的變形趨勢。
扼流圈 GNSS 監測站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。在地質災害監測方面,可部署在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隱患點,通過長期監測地表的位移變化,捕捉災害發生前的異常信號,為預警預報提供數據支撐,提前疏散危險區域的群眾,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在工程安全監測中,用于橋梁、大壩、高層建筑、地鐵隧道等大型工程的變形監測,實時掌握結構的沉降、傾斜、位移等情況,確保工程施工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,及時發現潛在的結構隱患并進行維修加固。在礦山監測領域,可監測礦區地表的沉降和邊坡位移,預防因采礦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,保障礦山生產安全。此外,在精密工程測量、地殼形變研究等領域,扼流圈 GNSS 監測站也憑借其高精度的測量能力,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。
- 上一篇:河道流量水位監測站——不受泥沙影響,實現非接觸測量
- 下一篇:沒有了!